我国冬虫夏草资源主要分布于海拔3500-5000米的地区,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和云南等5省区均有分布,核心产区在西藏的那曲、昌都和青海的玉树、果洛。
调查表明,西藏三分之一农牧民的主要收入来自虫草。2004年,西藏3个国家级贫困县中的嘉黎县和察雅县,其虫草收入分别占农牧民收入的70.55%和82.36%。而在青海产区,虫草收入占牧民总收入的50%-80%,虫草成为除牧业外牧民主要甚至唯一的收入来源。 为了保证药材资源的掌控与保护, 2005年开始,青海、西藏两地分别实行了采挖证制度,以控制采挖者数量,但收效甚小。2012年,西藏那曲发布了《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西藏那曲冬虫夏草》,为那曲冬虫夏草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申报工作提供了依据。青海省也制定了《青海省冬虫夏草资源地理信息系统》,对青海省的冬虫夏草资源分布区域、分布面积、采集量等基本情况进行了摸底。
这些地理信息的统计,虽然一定程度上,将有助于虫草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但是,气候变化加上对虫草的竭泽而渔式的采挖,已经对虫草产地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危机。在以前,海拔3500米以上的青海产区大部分地区都有虫草分布,但现在只有在4500米以上的局部地区才有分布。25年前,生长密集区每平方米就有虫草20-46根,现在仅存1-5根。据统计,每年因采挖虫草被破坏的高山草甸面积达数百万平方米之巨。
虫草资源量与30年前相比大幅减少,部分破坏严重地区资源量不足30年前的一成。虫草产区农牧民普遍反映,采集虫草越来越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