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烟酒回收:
厦泰烟酒
购物卡回收:
厦泰烟酒
婚宴团购:
厦泰烟酒
 
饮酒真味道 酒文化现代转型
来源: 日期:2014-12-01

        少数民族中的一部分人“嗜酒如命”,既损害了他们的身体他康,又造成经济上的浪费.而往削弱了人们的进取精神。
        一些少数民族常年酗酒,严垂地损害了他们的身体健康。1985年6-9月,云南省精神院、美国东西方中心、中汉研究院中闰氏史文献研究所联合对昆明市安宁县太平区始甸乡的白族聚居村安登村逐户逐人进行了生理状况和心理卫生状况调查.结果显示,该村村民存在着慢性酒精中毒和精神发育不全两大疾病,而两者之间是相关的。全村共查出慢性酒精中毒者II人.其中.男性10人.女性1人.酗酒史都超过10年;精神发育不全者8人,其中有6人的父亲经常饮洒。。这种现象在少数民族地区是相当井遍的。酗酒对人身体的伤害可见一斑。正如彝族谚语所:
“酒杯虽小泡死人。”
        酿酒消耗了大量粮食,过城饮酒造成巨大浪费。据调查.50年代初期,怒江、独龙江峡谷的傈僳族、怒族、独龙族“每当包谷成熟时.有的在地吸摘下来就就地煮酒,尽情吃上几日才回家;到了包谷收到家,又尽情煮吃一些……。所以.他们一年的粮食本来就不够吃,煮‘r酒以后,就更不够了,最多只能吃八九个月.少的只够吃五六个月”。到80年代中国名烟名酒.独龙族日常消费中最大项的支出仍旧是酒.所产粮食,除维持rl粮外.儿乎全都川TM制水酒。198】年,有的独龙族农户川于酿制水酒的粮食中,
 仅f.米就达140(〕斤之多。
        沉缅于杯中之欢消磨了人的积极进取精神。据《皇朝职贡图)名烟名酒记载:明朝时期,哀劳山彝族“喜歌嗜酒”.尤其是在春暖花开的正、二月间.青年男女“携酒人山,……饮竟月,当作日而返,不知W用,过此则终岁饥寒,惟寻野菜充饥而已。“景东县的彝族,在“居山林高卒,有屋无条栩.以松叶藉地而卧”的生活条件下.仍“性嗜酒.以薪一担.人市得钱数1,只供醉”。。笔者也亲眼见到.有的少数民族到政府领到扶贫救济粮后,就地换酒喝,一醉了之。在短哲的怀中之欢的时刻,人们的
心灵麻醉了,泯灭了改变落后生活面貌的进取心和奋斗意志。
        为了迅速改变少数民族地区贫困落后面貌,传统生活习惯中的“饭可以不吃.名烟名酒价格酒不可不喝”和聚众豪饮的习俗必须改变,饮酒要有所节制,“嗜酒如命”者应受到严厉的谴责和一定的惩罚,建立起良好、文明的生活习俗。